您好,欢迎光临青岛用友软件销售公司网站!青岛友鹏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我们 产品中心

欢迎来电咨询

18605320425

快速导航

全国服务热线

0532-66730821

客户至上、诚意为先

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行业新闻

如何破解制造业转型升级痛点?

2022-07-06 13:03:25 已有98人浏览

T+CV8c7QPY092.gif" style="vertical-align: middle;max-width: 100%;box-sizing: border-box;"/>



文章来自《中国报道》。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2012年至2021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从16.98万亿元增长到31.4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工业有41个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工业门类全部列入联合国工业分类的国家,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


T+xlM442.png" style="vertical-align: middle;max-width: 100%;box-sizing: border-box;"/>安徽柴权电力有限公司的工业机器人在流水线上工作。(新华社记者曹礼摄)


“十四五”时期是建设制造强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但今年由于疫情反复,制造业遇到了很大的发展困难;与此同时,制造业工厂向东南亚国家转移也引起各界关注。“拥有核心竞争力是关键。中国制造业正在转型升级。要夯实贸易发展的产业基础,提高技术含量和品牌含量,形成产业集群。”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说。


转型有很多痛点


博登建设的智+能配送中心,日吞吐量100万件。


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体现在成本优势上。但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和贸易摩擦的常态化,中国制造业的成本优势难以为继。要保持或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就必须在创新上下功夫。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总体来看,制造业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快速增长,创新协同能力不断提高,创新绩效不断提升。但不容忽视的是,转型升级过程中仍存在诸多痛点和挑战。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在我看来是必然趋势。”波司登创始人、波司登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高德康在接受《中国报道》采访时表示,“作为中国传统制造业,纺织服装行业如何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实现升级发展,一直是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尤其是在中国制造业低成本优势逐渐减弱的背景下,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也成为提升纺织服装行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转型并不容易。从2014年开始探索全链路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波司登,一路走来遇到了一些困难。


“作为传统纺织服装企业,团队对数字化的整体理解与新兴行业的企业相差甚远;数字化建设成本高,系统化。光有决心是不够的,还需要大量的资源和时间。此外,这项工作需要跨越部门和组织边界,协调和整合资源,要求企业同步推进组织变革,这对企业的'共生'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总之整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在这场数字革命中,企业坚定地拥抱变化并快速做出调整非常重要。”高德康说。


不仅是传统的纺织服装行业,作为世界第一钢铁大国的中国也在转型升级。“近年来,中国钢铁工业高速发展,钢铁产量和消费量不断上升,但仍面临诸多发展问题。”中国冶金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王新江对《中国报道》表示,钢铁行业面临的是产业体系不完善,产业链不完整;集中度不够高,布局不够合理;智能制造领域的关键技术和核心基础零部件仍依赖进口;产学研创新R&D体系发展不平衡。


“总体来看,中国制造业面临着‘大而不强’的局面。”采访中,多位业内人士向《中国报道》记者表示,“制造业面临核心技术缺乏、开发质量低、附加值低、利润低的问题;产业集群分散,区域间的竞争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促进了制造业的发展,但现在出现了负面效应,比如招商引资的无序竞争;与此同时,中国制造业还在遭受‘夹板气’,高端制造业回流欧美,低端制造业青睐东南亚。”


青岛用友精智工业互联网总经理张友明看来,中国制造业在转型升级中面临四大痛点。


一是人才短缺。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吸纳战略型、领军型人才,也需要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目前面临人才吸引力不足的局面。

第二,人员成本太高。大多数制造企业的利润增速在下降,但人员成本却一直在上升。

第三,缺乏核心技术。一方面,一些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招不起高端技术人才。另一方面,企业对创新有很多顾虑,一是对创新的投入可能得不到回报,二是创新成果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容易被复制。

第四,缺乏安全感。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从国外引进技术、设备和软件具有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多举措破解痛点


T+qOwreBQk382.png" style="vertical-align: middle;max-width: 100%;box-sizing: border-box;"/>沙河市某玻璃生产企业自动化生产线


面对转型升级过程中的诸多痛点,如何解决?


随着5G、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技术的发展,企业或多或少进入了数字化、智能化阶段。以高德康服装行业为例,指出许多服装企业对转型的战略规划不清晰或战略与业务发展不同步,二者之间的关联尚未建立,导致企业难以通过数字化转型带动业务发展。“事实上,企业的数字化能力不仅仅是技术能力,更是业务运营能力。要实现技术与商业的高度融合,真正把数字技术变成企业竞争的新战略优势,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高德康说。


王新江指出,目前我国智能制造领域的关键技术和核心基础零部件仍依赖进口,需要建立以企业为核心的数字系统研发体系。同时,要加强前沿技术研究,实现科技自力更生,提升国产化水平。此外,要加强标准化建设,发挥标准的引领作用。


“破解痛点需要政府和企业双方同时发力。”张友明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一是政府要解决人的问题,加强人才培养,因地制宜出台相关政策;

第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这不只是一纸文件,要从各个方面落实;

第三,增加R&D投资的退税;

第四,在关键技术上向航天工业学习,通过举国体制进行关键技术攻关;

第五,加强全国统一市场建设,解决地区间竞争和关键技术研发的市场问题;

第六,企业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大力推进智能生产。有实力的企业应该积极研发新技术,而不是自然竞争,应该有核心技术。


在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看来,制造业转型升级要加大投入,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制造深度跨界融合;同时,要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补短板、优劣势、调结构。无论是优化绿色、智能、高端技术改造的存量,还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增量建设,都需要投资支持。此外,要不断改善营商环境,更大规模地减免税费,进一步激发国有企业活力,落实扶持民营企业的政策。


帮助升级“双碳”技术是关键。


绿色低碳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转型的基本指导原则和重要标准。其中,制造业的碳减排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碳中和目标的重中之重。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对于中国来说,节能减排是“巅峰”手段,能源替代是“中性”途径,技术升级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


“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行业和低端制造业(即‘三高一低’)的企业在更新设备时,应选择智能化生产设备。”在谈到制造业如何帮助“双碳”时,张友明表示,从生产端来说,制造企业要改变生产方式,通过智能系统连接各种生产要素,打通产业链,实现资源的智能调度,从而减少浪费。此外,应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将制造业纳入循环经济的整体框架,最大限度减少制造业转型升级对能源和资源的需求。


钢铁行业是中国第二大碳排放行业。推动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和节能降碳将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对此,王新江表示,要更加重视钢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绿色低碳新技术的应用。实用技术可以列成清单,从而帮助企业推动前沿技术的研究;推进节能降耗,实行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推进“两化”融合和智能制造,让钢铁行业更有生产力;完善碳交易市场,搭建钢铁全流程低碳管控和评估平台,实现企业碳排放信息的智能化管理;企业要优化产品结构,注重品牌建设。


“要实现‘双碳’目标,中国制造业需要加快建立自主可控的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肖贵玉撰文指出,围绕服务于制造业低碳转型升级的原料/燃料替代、工艺技术提升和碳捕集利用三大核心目标,要加快发展工业节能、氢能制备、储运、零碳电、工业流程优化、碳捕集和碳汇等低碳关键技术,满足特定行业和关键环节的减碳需求;围绕清洁能源、余热利用、梯级利用、高效电机、变频调速、高效保温、锂电池储能等领域,开展一批战略性、前瞻性、颠覆性低碳共性技术,满足中长期制造业全行业节能降碳的技术供给需求。此外,要加快低碳技术创新成果的转移转化。


T+YVQAADX3Obrz_c81.jpeg" style="vertical-align: middle;max-width: 100%;box-sizing: border-box;"/>

TAG:

相关内容